一、政策背景
1.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: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》和《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(2024—2028年)》,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智慧农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。通过财政补贴、项目支持等措施,鼓励投入,形成政策合力,支持智慧农业发展。力争到2030年,高端传感器、关键零部件、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,智慧农业标准体系、检测制度基本建立,技术先进、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大面积推广,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、重要领域、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,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%左右。到2035年,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,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农业全方位、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,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%以上。
2.示范引领与推广应用:《行动计划》提到在示范带动上,支持浙江先行先试,探索推广“伏羲农场”等未来应用场景。支持浙江省先行先试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,综合应用技术创新、人才引进、财税支持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,探索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,推动形成部省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。支持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产品优先在浙江落地应用,推动“浙农码”与“全农码”有机衔接,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。持续推动浙江“乡村大脑”迭代升级,建设种植业、畜牧业、渔业“农业产业大脑”,开发推广“浙农”系列应用,建设一批不同技术模式的智慧农(牧、渔)场。到2028年底,浙江农业产业大脑基本建成,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、100家未来农场,形成一批标准规范,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。
二、系统构成
三、建设架构
四、平台优势
1.智慧物联: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,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、智能化控制,精准化运行,科学化管理。通过物联网设备对苗情,虫情,土壤墒情,气候等进行数据采集并在云平台进行分析。通过水肥一体机,卷帘机,风机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水分、肥料的补充和温湿度的调节,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。
2.数聚赋能:引领数字技术创新、数聚赋能农业现代化。通过多途径汇集历史气象、土壤、产量、价格质量等信息,利用计算机视觉、图像识别以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训练农业大脑,建立气象预测、病虫害预测等模型。通过模型来控制农作物生产过程智能化,实现农作物生产灌溉,施肥,格保等作业过程精准化,达到精耕细作的目的。
3.品牌农业:全程安全溯源营销,打造优质品牌农业,建立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和防伪体系,建立健全品牌宣传及监管体系,严管地理标志和品牌的使用情况,完善培育和保护机制,提升品牌知名度、影响力,打造出在全国叫得响,消费者信得过,辐射带动力强的品牌。实现品牌塑造,品牌维护,消费者利益保护。
4.行业生态:围绕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生态圈,形成农产品价值链,要素链和供应链。探索以种植为核心引领,以种植链为关联中枢,以加工流通链为有力增值,以服务链为协同增效的农业全产业销融合发展模式,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,同时建立生态现代化展示系统,实现智慧农业展示,文化展示及科普教育。